五月立夏,中國電影的燦爛夏日隨之到來。
2020年5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電影等行業稅費支持政策的公告》,緊接著,國家財政部又聯合國家電影局發布《關于暫免征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兩條政策的接連發布,預示著電影行業下半年復工復產、積極陽光的新走向。
那么,這些電影行業的*新利好政策,究竟將對中國電影產生哪些實質性的支持呢?
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了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副董事長、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傅若清,為我們詳細解讀這兩條政策。
“免稅”|為中國電影保駕護航
1
關注這兩條電影行業*新政策的,不僅僅是電影行業從業者,此次,普通觀眾也給予了極大熱情。
傅若清認為,對于免稅政策的闡釋,得從其本質屬性和核心訴求談起,“這個免稅政策,*主要體現的是黨和國家對電影事業的重視,為推動電影事業未來復蘇給予的積極政策支持”。
無論從制片端還是放映端來看,稅收的減免都為從業人員和從業企業減輕了更多生存壓力與經營壓力。同時,新上映影片在獲取收益的時候,也能夠彌補這段時間由疫情帶來的相應“停業”損失。
談到減免稅收的具體幅度,傅若清解釋道,“我們一直在執行的電影增值稅是3%,加上文化發展基金教育附加費的0.3%,我們行業管它叫3.3%的‘增值稅和附加’,再加上電影專項資金的5%,綜合起來有8.3%的優惠”。接著,他打了一個非常淺顯易懂的比方,“如果2020年票房是100個億,那也就是說減免了8.3億,如果年票房是200億,就減免了16.6億,依此類推”。
對于這一直給的“利好”,仍有部分專家學者對國家專項資金免征周期提出了時間太短的擔憂。
對此,傅若清表示,無論是制片方、發行方還是影院方,當然希望優惠幅度、優惠時間都盡可能增長一些,以挽回企業在這段時間承受的損失,對未來進一步的投資也會有更多的好處。但實際上,如果短期真能出現大家預測的“報復式消費”,很快回到原來繁榮的市場狀態,那么,“減免時間延長不延長,就不是*重要的了”。
“利好”|中國電影行業全面復蘇在即
2
政策發布之后,第一受益方無疑是電影院。作為中國電影流水線上的重要一員,他們在第一時間關門,卻至今還沒有復工。
我們特別連線了UME影院管理集團市場副總監蔡曉雪,聽聽他們看到“雙政策來了”的真實心情。
談到影院的復工狀況,蔡曉雪心情不錯,“隨著疫情防控工作從應急狀態轉為常態化,我們的影院也進入了一個積極準備復業的時間”,她表示,為了迎接復工,他們做了諸如消毒、清潔、換氣等多重準備工作,還研究了預約限流、分散就坐等多種保護觀眾安全的特殊措施,用她的話總結便是,“我們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等觀眾來”。
實際上,觀眾們盼這一刻也盼了很久。
這段時間,一些電影人會在朋友圈里發自己制作的電影海報,使用經典電影里角色坐在影院的劇照,配上動人的文字和大大的七字標語“一起去看電影吧”,期待我們能早日回歸影院。
就此,傅若清**透露了2020年將上映影片,據他介紹,“十一國慶檔”就有兩部展現全面小康成果的新片將要來襲。“一個是《我和我的家鄉》”,這部影片由張藝謀導演做總監制,寧浩導演做總導演,張一白導演做總策劃,接著由徐崢、寧浩、閆非&彭大魔,鄧超&俞白眉、陳思誠組成五個導演小組,共同打造了一部輕松、歡快的喜劇影片。
“另外一部就是《一點就到家》,我想這兩部影片在國慶檔應該能呈現出來”,他補充道。
電影《我和我的家鄉》導演“天團”
傅若清表示,今年“暑期檔”同樣會有一些有體量的影片上映,“諜戰懸疑片《懸崖之上》,‘春節檔’未上映影片《急先鋒》《緊急救援》等,都可能會出現在今年‘暑期檔’”。等到“國慶檔”,則很可能“會呈現出以往國慶檔期的熱潮”。
影院復工在即,到時,我們去看電影吧。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今日影評Mtalk